古诗文网
查询
诗文
名句
典籍
推荐
登录
先秦
两汉
魏晋
南北朝
隋代
唐代
五代
宋代
元代
明代
清代
先秦
类型:
不限
写景
咏物
春天
夏天
秋天
冬天
写雨
写雪
写风
写花
梅花
荷花
菊花
柳树
月亮
山水
写山
写水
长江
黄河
儿童
写鸟
写马
田园
边塞
地名
抒情
爱国
离别
送别
思乡
爱情
励志
哲理
闺怨
悼亡
写人
老师
母亲
友情
战争
读书
惜时
婉约
豪放
诗经
楚辞
乐府
民谣
节日
春节
元宵节
寒食节
清明节
端午节
七夕节
中秋节
重阳节
忧国忧民
咏史怀古
宋词精选
小学古诗
初中古诗
高中古诗
小学文言文
初中文言文
高中文言文
古诗十九首
唐诗三百首
宋词三百首
古文观止
朝代:
不限
先秦
两汉
魏晋
南北朝
隋代
唐代
五代
宋代
元代
明代
清代
形式:
不限
诗
词
曲
文言文
辞赋
论语十二章
作者:佚名 7.6(88人评价)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
六亲五法
作者:佚名 7.9(55人评价)
以家为乡,乡不可为也;以乡为国,国不可为也;以国为天下,天下不可为也。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毋曰不同生,远者不听;毋曰不同乡,远者不行;毋曰不同国,远者不从。如地如天,何私何亲?如月如日,唯君之节! 御民之辔,在上之所贵;道民之门...
矛与盾
作者:韩非 7.5(71人评价)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 吾盾之坚 , 物莫能陷也 。”又誉其矛曰:“ 吾矛之利 , 于物无不陷也 。”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 其人弗能应也 。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秋水(节选)
作者:佚名 8.1(69人评价)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 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
季氏将伐颛臾
作者:佚名 7.5(74人评价)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
勾践灭吴
作者:佚名 8.7(45人评价)
越王勾践栖于会稽之上,乃号令于三军曰:“凡我父兄昆弟及国子姓,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大夫种进对曰:“臣闻之,贾人夏则资皮,冬则资絺,旱则资舟,水则资车,以待乏也。夫虽无四方之忧,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譬如蓑笠,时雨既至,必求之...
秦西巴纵麑
作者:佚名 8.1(66人评价)
孟孙猎而得麑,使秦西巴持归烹之。麑母随之而啼,秦西巴弗忍,纵而与之。孟孙归,求麑安在。秦西巴对曰:“其母随而啼,臣诚弗忍,窃纵而予之。”孟孙怒,逐秦西巴。居一年,取以为子傅。左右曰:“秦西巴有罪于君,今以为子傅,何也?”孟孙曰:“夫一麑不忍,又何况于人乎?” ...
昔齐攻鲁,求其岑鼎
作者:左丘明 8.8(64人评价)
昔齐攻鲁,求其岑鼎.鲁侯伪献他鼎而请盟焉。齐侯不信,曰:“若柳季云是,则请受之。”鲁欲使柳季。柳季曰:“君以鼎为国,信者亦臣之国,今欲破臣之国,全君之国,臣所难”鲁侯乃献岑鼎。
墨子怒耕柱子
作者:佚名 8.3(86人评价)
墨子怒耕柱子。耕柱子曰:“我无愈于人乎?”墨子曰:“我将上太行,以骥与牛驾,子将谁策?”耕柱子曰:“将策骥也。”墨子曰:“何故策骥也?”耕柱子曰 :“骥足以策。” 墨子曰:“我亦以子为足以策,故怒之。”耕柱子悟。
庄暴见孟子
作者:佚名 7.6(63人评价)
庄暴见孟子,曰:“暴见于王,王语暴以好乐,暴未有以对也。”曰:“好乐何如?” 孟子曰:“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 他日,见于王曰:“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 王变乎色,曰:“寡人非能好先王之乐也,直好世俗之乐耳。” 曰:...
<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
最后页
古诗分类
写景
咏物
春天
夏天
秋天
冬天
写雨
写雪
写风
写花
梅花
荷花
菊花
柳树
月亮
山水
写山
写水
长江
黄河
儿童
写鸟
写马
田园
边塞
地名
抒情
爱国
离别
送别
思乡
爱情
励志
哲理
闺怨
悼亡
写人
老师
母亲
友情
战争
读书
惜时
婉约
豪放
诗经
楚辞
乐府
民谣
节日
春节
元宵节
寒食节
清明节
端午节
七夕节
中秋节
重阳节
忧国忧民
咏史怀古
宋词精选
小学古诗
初中古诗
高中古诗
小学文言文
初中文言文
高中文言文
古诗十九首
唐诗三百首
宋词三百首
古文观止
文言文分类
小学
初中
高中
古文观止
古文典籍
论语
史记
周易
易传
孟子
左传
大学
中庸
尚书
礼记
周礼
仪礼
庄子
老子
墨子
荀子
列子
管子
吴子
素书
汉书
孝经
将苑
六韬
反经
冰鉴
论衡
晋书
宋书
梁书
陈书
魏书
周书
隋书
南史
北史
宋史
辽史
金史
元史
明史
山海经
三字经
百家姓
千字文
鬼谷子
韩非子
淮南子
尉缭子
伤寒论
后汉书
商君书
搜神记
战国策
三国志
司马法
逸周书
金刚经
地藏经
弟子规
菜根谭
水经注
南齐书
北齐书
旧唐书
新唐书
孙子兵法
三十六计
资治通鉴
黄帝内经
本草纲目
了凡四训
梦溪笔谈
世说新语
天工开物
文心雕龙
吕氏春秋
孔子家语
颜氏家训
孙膑兵法
搜神后记
笑林广记
百战奇略
公孙龙子
黄帝四经
贞观政要
文昌孝经
六祖坛经
增广贤文
幼学琼林
容斋随笔
围炉夜话
农桑辑要
旧五代史
新五代史
续资治通鉴
徐霞客游记
四十二章经
智囊(选录)
睡虎地秦墓竹简
©2012-2020
古诗文网
|
纠错
|
申请收录
|
联系我们
|